“蔦屋賣的是提案不是產品!”那你呢?

12/03(週一)晚上 我們辦了《從蔦屋書店學用戶經營》,這是書粉聯盟裡,學習思考門派的品牌經營煉功會第一場。

結合了三個讀書會的幫主,我們期望讓書不僅僅只留在閱讀,只在意讀或沒讀,而是讓閱讀這件事可以落實在職場與生活中,透過書我們學習趨勢、經驗與未來;從書中我們從實做中習得可以帶得走的技巧與工具;再延伸裡面的思維,透過交流擴充生活經驗與視野,讓參與者擁有改變的起點。

在線上成本低於實體成本的現今,很大一部分的通路都被網路所取代,單純只展示書籍的書店,比起過去,多了許多的競爭者,譬如線上閱讀、電子書,同樣是讀一本書,成本低上許多,可以即時取得、甚至不需要佔據家裡的空間,書店與出版似乎迎來了夕陽跟黃昏。

有些人開始選擇不買書了,也不來書店了。但蔦屋書店卻可以逆勢成長,讓顧客願意停留跟消費、讓來的人願意自動行銷與宣傳、讓來過的人願意再來、沒來過的人產生嚮往、讓此名在顧客的嘴裡不斷地被傳誦!

書店不是賣書的地方,是賣體驗跟感受的空間,讓在這裡駐足的旅人,願意放下催促與急迫,融入那瞬間的共鳴與專注。”蔦屋賣的其實不是書,而是一種顧客腦海裡的想像,被實踐的結果;顧客的要的其實不是“那本書”,而是那本書中的資訊、解方或場景。

我挺喜歡他們所提出的 “與其有一萬項產品,不如有一百個生活的提案。”逛蔦屋,很大一部份是享受當下的氛圍與停留時的空與無。當然這個功勞得歸功於 CCC (https://www.ccc.co.jp/index.html) 這家企畫公司,成功地讓蔦屋書店不僅僅只是書店,而是遭週民眾的生活空間。

而這也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不是去看蔦屋有多好,而是去看為什麼蔦屋可以做到讓用戶願意停留、讓用戶願意流連忘返、讓用戶願意心甘情願掏出腰包購買一份提案? 在克里斯汀生的《創新的用途理論》中,探討了消費者的選擇不是偶然,而是有脈絡可循的,能否可以找到顧客選擇這項商品或服務背後的原因,到底顧客期望雇用這樣產品或服務,解決其生活中的甚麼問題呢?

這張是12/03簡單的用一張小筆記,把一些跟蔦屋書店相關書籍裡的關鍵詞彙擷取下來,從蔦屋書店創辦人增田宗昭在書中對話中似乎可以一窺脈絡。從書中萃取一些我們需求的詞彙,這是我對於書的需求與基本用途,對我來說,書得這麼用,可以讓我快速掌握訊息與脈絡。

我教的是筆記方式跟思維,運用一張紙將基本重點快速呈現,筆記的形式多樣,但書寫的邏輯其實很一致。都是為了解決面對繁多資訊下的焦慮以極快速掌握訊息,進行職場應用。整理筆記這件事也很適合用這個觀念來思考,究竟我們期望著這份筆記為我們解決甚麼問題呢?這個問題想清楚了,就知道為什麼該做筆記,以及做甚麼樣的筆記!

對於不同產業與領域的人,也一定有這樣的需求,我們都得面對市場,都得接觸客戶,儘管大家背景都不相同,但是都會有共同的需求需要被達成,因此整理了這樣一張筆記:從蔦屋書店相關書籍裡所呈現的訊息與內容與簡單統整另外兩位夥伴的分享之後,做出來的統整型筆記,提供給沒來以極有來的夥伴們重新回憶並聞香!

學習單當然是當場參與者的福利,這裡就不提供了!下年度的時程已經出來,期望跟我們一起煉功的,記得留下每個月的第三週的週一晚上,學用戶經營

書粉聯盟 學習思考門派:讀人俱樂部、Vista讀書會、實驗棻想讀書會 聯手打造一個讀書會,不僅僅是讀書而是帶入生活! 歡迎跟我們一起來煉功!

※延伸閱讀
Vista 《解謎蔦屋》讀書會:從蔦屋書店學用戶經營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