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從零開始

我想要開始做筆記,我該怎麼做?有哪些要注意的事情?市面上這麼多筆記格式,我該選哪一種?哪一種工具比較好用?哪些細節要特別注意?做了筆記之後,還要再重新整理好麻煩,久了就不會再想做啊!林林總總的,上課總會有人問我類似的問題。

姑且不管到最後選擇了什麼樣的工具,或是有哪些聽別人說好不好用的工具,我都保持一個基本態度,就是這工具好不好用,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書寫與思考邏輯!一個筆記格式用得順不順手,得要看看原本在設計時候,研發者放進去多少操作邏輯,而使用者又要如何體會。

越是好用的筆記,越容易被複製,尤其是轉換性會越強。好的筆記格式,通常都不會附加太多的既定思維,因為再怎麼解釋,那款筆記能夠用到極致的人,都是研發者本身。其他的使用者,只是將自己與研發者的思維暫時同步,理解了背後的觀念與思維邏輯後,才能好好運用。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會看到別人的筆記真的做得很棒,但是讓自己來使用時,卻無法得到同樣的結果。簡單來講:除非他重新設計筆記格式,讓他的獨特邏輯編排可以用簡單的格式,讓其他人也同樣的人能夠做簡單複製之後,形成使用者自己的運作邏輯。

換句話說,筆記格式只要一開始被使用,使用者的邏輯就會產生效應。研發者與使用者的邏輯可以(或說有這樣的意願)達到高度同步時,這款筆記就可以被使用的很棒,甚至會找出更多有效的運用方式,或許是連研發者自己當初都沒有意識到的!

與其一直被別人的格式所限制,換另個角度回來想,可以先問問自己到底做筆記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希望透過書寫下來的資訊到達什麼樣的結果?已經紀錄的訊息又可以怎麼樣再被利用?在怎樣記得過程中,可以減少接收與反應之間的延遲?而這樣的格式是否可以運用在各種場景?

因此當時為了上澄意的「高效思考」這門課所設計出來的筆記格式,有幾款是為了讓學員可以熟悉記筆記的流程與減輕思考的負擔,其中附加了不少學習性練習思維,其實反而不好懂,不好日常運用。真正最好用、可以用在生活的,反而是限制最少、也最簡單的那張網狀筆記。

筆記的背後是應該有功能的,我到底希望在這張紙上賦予什麼樣的意義與價值?我希望夠透過這樣的格式,怎麼去幫助我的學生們或使用者去理解背後思維?一張如果本身就具備研發者思維的筆記格式,那就得真的搭配教學,才是這張格式真正正確的使用方法。

不過那就是課上該談的事情了,如果再簡單化,回到寫筆記這件事,那到底寫一份筆記要注意哪些事情呢?如果使用現行的工具與材料,我該怎麼樣去做筆記?紙或是筆有沒有什麼特殊的限制或是要求,格式上哪些是種好選擇?

一、從紙來談:紙是筆記的載具,一張好用的筆記紙,不能造成自己在紀錄時的干擾,上面的花紋的隔線最好盡可能的淺,除非這個隔線對於筆記中的書寫邏輯來講是有意義的。乍看起來漂亮的紙,也可以說都是不太適合的筆記紙。顏色的挑選也盡可能不挑太白的顏色,淺米色為佳。

二、從筆來談:好寫的筆絕對是讓自己寫筆記流暢的最佳工具,會造成思緒中斷的盡可能不要挑,尤其是自動鉛筆,以及閒著沒事換來換去的筆,其實都在干擾記筆記時候的流暢度,思緒的流要穩定,才能建立完整的架構,當轉換不是那麼順時,換筆都是一種干擾。

三、從顏色來談:筆記裡的顏色應該是被設定好的,不是高興用哪色就用哪色,而是每一種顏色的背後都應該擁有書寫者的基本思維。譬如說:鉛筆一般被認定是草稿、需要修改的,所以在筆記上運用鉛筆書寫的內容,其實被默認為不完整、待修、該要處理的資訊。

四、從收納來談:筆記書寫的時候,以單張為佳,代表這些資訊能夠再被整理,能夠重新歸類。寫在本子上的好處是,反正都在裡面,內容不會丟,有些人利用行事曆來順便整理,這也是一種,以時間來提取當時輸入的資訊,但這樣的壞處是,只能用在短時間關注的內容。

五、從隨身便攜性:不能夠被隨時攜帶的筆記,想記的時候無法記時,做筆記的習慣就不容易被建立,筆記是為了要能夠隨記、隨用、可提取。因此有些人會用數位工具取代紙本筆記,的確這樣在攜帶上方便許多,記事本不一定會記得,通常手機是不會忘記的。

六、資訊傳遞性:同樣紀錄好的筆記,有沒有辦法變成跟別人溝通的媒介?筆記也可以說是我們思維的具體化呈現,只要有這份筆記,等於擁有跟別人隨時對談、提問、行銷的基本工具,透過所記錄下來的內容,別人可以清楚地跟隨自己的思維模式,而完成有效溝通。

做筆記,說簡單,拿著筆就能寫,但是寫了到底有什麼用,還值得商榷;做筆記,有訣竅,寫前寫時寫後都有小細節,真的寫好了,筆記就好用!筆記是什麼?筆記是思考的盛載物,是邏輯的展現以及思維的附著,能寫好筆記,其實也代表著邏輯夠清楚。

因此,為什麼當初開高效思考力時,我會希望運用筆記來當成課程中的基本工具,那是因為如果可以運用這樣的格式來讓大家體認到自己思考的核心與脈落,那這份筆記的基本價值就已經存在了,筆記是載具,思考才是讓我們工作有效的基本核心與能力。

*高效思考力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