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你會發現要學的東西好多……
無時無刻都會有新的技術或知識需要更新…….
但是書怎麼讀、講座參加的再多,總有一股力不從心……
好不容易花了心力做了筆記,但是怎麼也記不住……
回去看了筆記之後,依然用不出來…….
到底是怎麼回事啊?
時間精力有限,我們都需要精準學習……
透過高效能筆記,讓學習更精準……
這邊針對實用需求的筆記為基本考量,其他型態的筆記暫不討論!

























若您是個人學習者:
需要整理繁雜資訊不知從何著手……
需要記住繁多內容應對考試,卻不知從何開始……
需要學習新技能,不知如何轉化書中關鍵並建立模板……
需要提升資訊整理能力,卻不知道什麼工具好上手易使用……
歡迎來找我 ~我是美棻,在澄意文創有高效筆記術公開班與一對一筆記教練班
若您是企業HR或是訓練單位:
需要教會員工圖解資訊,將訊息化繁為簡,簡化內容……
需要教會員工進行有效溝通,將訊息圖解化一目瞭然……
需要教會員工進行圖解思考,將概念可視化檢視邏輯……
需要提升員工學習工作效能,優化現有工作流程……
歡迎來找我 ~我是美棻, 聯絡信箱: alilai520@gmail.com

報名網址

報名連結

請洽澄意文創
一對一2堂課(6小時)
如需2人或3人一起上課,請來電(02)2395-9800洽詢,謝謝!!
報名連結
感謝你看到最後
如同前面我們所提到的,要做出高效能的筆記最重要的前提,其實是一開始時就已經有個清楚的認知,我是要從這場講座/這本書中得到我需要的東西,那到底什麼是自己要的呢?這個又要回到對自己能力的認知是否有做過盤點,是否徹底地了解自己的短版跟長項,是否知道自己現階段最缺乏的是什麼的技術與認知?
這些其實都是必須備清楚認知的,不知道以及不承認自己到底什麼不會,就會讓自己一直處於學習上的焦慮,會發現怎麼讀的都是同類型的書,怎麼找都是同型態的學習,但是卻一直沒有任何的進展,似乎只要進入學習就會安心,但是離開之後又非常的失落!
一年到頭都在跑講座、一年到頭都在讀書,但真的有讀進去嗎?學習的場域淪為社交寒暄的場合,打聲招呼、做完了筆記、腦袋塞得滿滿的,心裡滿滿地自豪「我今天又學到了新東西,開心!」,但,然後呢?接下來為了這份難得的資訊,我們又做了什麼樣的努力?
我把講座所提到的美好放了一絲一點在我自己的生活或工作嗎?
我將聽見或感受的態度或精神,好好地落實在我的執行精神嗎?
我將看見或觀察到的細節用在自我的反省跟修正嗎?
其實我們都知道,自己參加講座最原始的目的,其實本來就不是參加講座,真正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問題以及改變自己,讓生活更美好以及讓工作更順利,但是當這些基本的需求與條件都沒有被滿足時,我們就會讓自己一直處在「耶,我有新東西進來,開心!」「但,生活還是好糟糕,鬱卒!」這樣的詭異循環中打轉了!
因此提到的三點:「要用得出來」、「能看得下去」、「聯可以配對」,基本的核心都是,我是否在準備吸收新知識的之前,我是否清楚地認知這次的學習對我的意義為何,針對這項學習我的起點本來在哪裡,而經過學習之後我的狀況提升到什麼樣的程度,我想這是需要注意的!
既然有所用,所以接下來自己記錄的東西,就會以能用為出發點,如果我希望後續的筆記是能夠產生效用的,那這份筆記所紀錄的內容應該就要符合我的基本需求,譬如說身為教學者,會需要的不僅僅只是講者上課所講的東西,還要記錄的是他的教學與運課模式、甚至是說話提問的技巧與使用教材的類型等。
聽講的結果跟實際的應用是會有落差的,所以練習的程度以及重新修正就極其重要,是否有機會在短時間高頻率將內容重新演練過一次,這個才是進展最快的方法,透過這樣的基本思考,對於學習的掌握大家都會比較容易進入狀況!
以上,關於高效能筆記小小的應用心得跟大家分享,下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