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你也曾經尋尋覓覓,就為了找到一套符合期望的筆記軟體?
能不能將手邊的資料彙整,想要可以拿、想到可以記?
能不能將散落在各個地方的檔案,可以在一地存取,而不是東翻西找?
能不能將形式不同、來源不同的資訊可以好好安放,建立自己的資料庫?
能不能將過去的跟現在的資訊隨時交互參照,一次更改其他跟著更新?
能不能……
從以前到現在,這些問題一定也存在你我之間,
就為了找到一套整合性強且不受平台限制的軟體,它是Notion!


它擁有大部分我們需求的功能,同樣地熟悉的元素在裏頭你都可以找到……
說說Notion
它擁有跟Trello一樣的看板元素,可以無痛接軌,To do、Doing、Done裡的各種看板的移轉,在這裡你可以看見。
它擁有跟 Evernote類似的層級,一個個頁面承載著過去隨手記錄的種種,擷取、記錄、整合是我們熟悉的步驟。
它跟Google Keep一樣,可以隨拍即貼,雖然沒有繪圖的功能,但是反向連結的功能可以相互參照。
它跟Google Doc一樣可以共同編輯,設定不同的權限指定給不同對象,閱讀、編輯、回應或建立副本。
它跟OneNote一樣擁有上下層級關係,但是層級的靈活度更高,可以依據需要搬移或整合。
如果你很需要將零散的資訊建立一個架構與資料庫,待後續的使用與應用,那花點時間將這套摸熟,你肯定不會後悔……
符合大部分人的使用需求
沒有限制的頁面,過去免費的版本比較像是試用版,有頁面數量跟單次上傳容量的限制,現在沒有,甚至如果你擁有EDU的信箱,不管是老師、學生、校友,只要有就能將免費版升級成個人Pro版,功能更多。

當然,功能越齊全,可以想見的是入門肯定需要費一點勁,有工程師背景的人是最好入門的,但資訊小白花點時間熟悉介面,這個帶來的收穫與成長,肯定性價比高。
先抓住這幾個資訊
當我們想要開始使用時,第一個門檻是英文,但有個小訣竅,在網頁上將滑鼠按右鍵,選擇「翻譯成中文」,會降低一點你對於Notion初見面的恐懼感,它有網頁版、桌機板、行動裝置版,安卓跟蘋果都有。
申請帳號可以直接用Google的,或自己習慣的信箱,但建議有EDU的千萬不要放過,功能直接大升級。
網頁版少了下載檔案的麻煩、桌機版功能最齊全、行動裝置是累積與擷取訊息的重要利器,會建議都下載。
打開之後,它擁有非常多的範本,初接觸時,建議不理它,直接新頁面開啟,其中先看下面左邊的這張表,心裡有個底,習慣用鍵盤輸入的,這幾個符號可以幫你快速召喚功能。
右邊的這張,則是將Notion中提到的幾個功能提一下,當太多資訊近來時,先抓住幾個關鍵詞,細部的操作再後續補充跟累積,先讓自己對這套軟體有個底。


這邊我先不講技能性的操作,單純就抽出裡面常見的指令,把指令跟常用的場景先結合……
大多數的指令只要輸入 / 就會出現
Page(頁面)跟Block(區塊)是它最基本的組成。
把Page當成是一張A4紙,那Block就是裡面的段落,以一行為最小單位。
想要將內容附著上去,工具是 / ,不管是網頁版還是桌機、行動裝置,只要打上 / ,就可以找到大部分的功能。
Database就像是資料夾,將一張一張的A4紙集結成冊,擁有目錄的功能、不同的檢視模式可以任意切換。
可以簡單用打字記錄腦海中的重要資訊,也可以將周遭的資源整合,那Embed(嵌入檔案)跟Media(插入多媒體),協助讓資訊在一頁中呈現,可以化整為零,也能夠集結成庫。

這幾張圖是我自己學習Notion時順便整理的筆記,給自己當複習用,作為提綱挈領。它不代表全部、但可以先建立學習的錨點,讓腦海眾多紛紜的資訊先站定位了,再補充細節……
Nancy:方便教我嗎?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