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關鍵課題思考到個人應用:三招找到真問題,三步完成關鍵任務!

解決問題不難,難的是「這是真問題嗎?」
花時間思考不難,難的是「思考後的結果有用嗎?」
規劃任務清單不難,難的是「這份規劃有幫上忙嗎?」
完成作品不難,難的是「做完之後的應用有效果嗎?」

有許多技巧執行的書,有太多可以找到的資源,但是如果我們連自己要什麼都搞不清楚了,再好的資源都是浪費!沒有定錨的船隻,只會在大海中隨波逐流,要省時省力,那我們得要知道,在時間的大海中,我們要前往何方、要去到何處、以及航行時不迷失的重要關鍵路標!

透過關鍵課題的思考,掌握起點、把握終點、構築既省時又省力的捷徑,透過不斷的練習,提升精準思考力以及工作效率,並轉換技能成為有價的職涯資本!閱讀就是最佳的練習機會,透過《關鍵課題思考》的閱讀與個人的圖解整理,將脈絡整理成本文!

核心思考:不只是完成,而是超越!

「問題的解決」只是最基本的,比預期更好的才是專業!

現世代要具備的思考能力

過去與現在的思考能力要求

過去大多數人被養成的習慣,就是聽懂命令、完成命令、能夠完成基本交付的任務,似乎就心滿意足於「我做完了!」,在過往這樣的思維是可行的,因為在工業時代裡,需要的是螺絲釘的角色、一致性的任務進度;但隨著科技進度,高重複的機械性工作逐漸地被取代,個人的技能對於主動性與應變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找不到自己定位、不知道如何判斷方向的人就會在職涯的市場上落後。因為同樣的時間跟精力,具備關鍵思考力的人,能夠更快速地前進、轉向跟修正!

架構

你在真正的問題中嗎?到底我們日常解決的是真的問題還是假的問題?我們花太多的時間在無關緊要的問題中徘徊,卻忘了時間是有限的,無法快速掌握要點的人,只會落後追趕不上!

從【期望、現狀】到【課題、問題】

我們得認清幾個名詞:現況、期望、課題與問題。

【期望】是我們的終點,最終我們想要達到的結果,但是「我們」是誰?則是需要被重新定義的對象,任何要求的背後,都有隱藏的脈絡,是心理的驅使、是情感的誘發、還是社會的要求?是自己的決策、還是誰在影響著我們?對象不清楚,期望就會模糊而失焦,不具備可以被辨識的標準或可以衡量的共識!當期望有了落差,結果就很難被滿足!

【現狀】是我們的起點,能夠執行的基礎,包含現有的資源、與自我的技術程度,不清楚現狀,也就不了解自己所在的位置、沒有掌握起跑點與規則、不清楚自己手上的籌碼與資本,因此,執行就會有所重複,號時而耗力。沒有盤點現狀,往往站在寶庫而不自知,形成資源浪費!

【課題】則是期望到現狀之間的落差,是完成目標的關鍵任務、是達到路徑的必要轉折點與關卡、是阻礙我們往前一步的必要任務。因此,沒有找到對的課題,我們就會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浪費時間跟精力。關鍵任務會受到期望與現狀的影響,沒有理出起點終點,路徑就無法被描繪!

【問題】則是阻礙課題達成的各項因素,是必須依附在課題的基礎上,但我們往往日常解決的是不在關鍵課題上的問題,而僅僅只是解決來到我們面前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經常花白工的重要原因!

透過三招,提高關鍵思考的精準度,思考有錨點,才能畫出聚焦範圍!
【視角】:對象
【視野】:軸線
【視點】:切入點

「第一招」視角:對象

當我們接收到主管或客戶委託交辦的任務時,他在等待我們給予的答案同時,背後可能是有被賦予期望的。我們可能不是任務的第一手接收者,而是已經被細化的任務之一。

因此,任務的完成,不能僅僅只是思考「誰給我任務,他期望達到什麼樣的結果?」,而是必須往上跨階思考,這個任務的生成,是因為什麼樣的原因而出現的?這個任務的發布,背後有什麼樣的限制或條件?到底誰是最終的使用者?

當只是滿足任務委託者時,那我們只是完成任務,並沒有完美的達到期望。完成任務只是滿足必要的條件,在現在的職場中,要超乎他人的期待才算是專業!

因此我們可以透過人物側寫:模擬提案對象的可能期待,側面蒐集個人背景、職務關係、現有條件、專業水平等,透過側寫蒐集到的資訊,再進一步分析背後的期望與目的,才能讓我們在設定課題時,越貼近目標對象!

「第二招」視野:軸線

當對象的思考角度已經被界定,了解個人的基本期望以及在團體中的可能期許,要在思維從平面化為立體,加上時間跟空間的因素。

拉長時間軸,將戰術拉長為戰略,透過比較長遠的規劃重新思考這件任務的重要性與關聯性,又可以再重新確定任務的必要性。

跨越不同的空間,從個人到團隊、從團隊到組織等不同所處地位的思考角度轉換,一個任務的執行還會影響到那些範圍,都會讓思考重新對焦與調整。

「第三招」視點:切入點

確認好了基本思考框架,在往後的思考中就會逐漸掌握訣竅, 透過自問自答跟重複確認,不斷地篩選與對焦提升思考的精準度與敏感度。下一回在面臨類似的思考時,就可以進一步提升效率與效益。

透過三步驟,建立執行架構,行動有架構,才能檢驗過程是否缺漏!
【輸入】:訊息拆解
【重整】:課題建構
【輸出】:架構套用

「步驟一」輸入:訊息拆解

掌握訊息接收時的必要資訊,辨清楚到底是情感、思考還是事實,利用思考框架,不管是四象限、九宮格都行,將思維在紙本上重新盤點重要訊息,挑出核心的關鍵點並提出可能的問題,把不足的、被忽略的加上數據驗證,萃取出重要概念與資訊!

「步驟二」重整:課題建構

確認脈絡之後,運用水平與垂直思考,用創意發想鋪出廣度、運用邏輯思考深掘深度。運用腦力激盪法、奔馳法或是各式的發想工具進行野點子的收集。擁有足夠的點子,還可以繼續深入觸角掌握不同層級,從抽象到聚焦、從理論到實務、從個人學習到職場應用等等,兩個角度的不同切換讓思考更豐富!

「步驟三」輸出:架構套用

有了概念與素材,透過所需要的框架、不同場景必要的要素進行架構設計,建立常用表單,加速輸出的過程,並且再重複確認可行性與傳達性。一步步地進行這些循環,就可以讓思考更敏銳以及輸出更快速,逐步養成職場必要的思維能力!

個人應用,譬如閱讀

【定義】:去蕪存菁
閱讀前先定義清楚,究竟我們想要掌握的課題方向與範圍為何?

【校準】:自問自答
重新確認核心的出發點為何?所要應用的角色對象、環境場域、時間背景為何?

【行動】:速效產製
透過快速閱讀與掃描對應腦海中的基本錨點,將擷取到的訊息一一列出,透過邏輯與發想將內容豐滿形塑或檢驗,最後呈現在已經設定好的表格或是筆記中。

每一次都使用這樣的循環,逐漸地建構自己的思維模式的習慣,書就會越讀越快且觀點獨到囉!

參考書目

若您是個人學習者

需要整理繁雜資訊不知從何著手……
需要記住繁多內容應對考試,卻不知從何開始……
需要學習新技能,不知如何轉化書中關鍵並建立模板……
需要提升資訊整理能力,卻不知道什麼工具好上手易使用……
歡迎來找我 ~

我是美棻,在澄意文創有高效筆記術公開班與一對一筆記教練班

若您是企業HR或是訓練單位

需要教會員工圖解資訊,將訊息化繁為簡,簡化內容……
需要教會員工進行有效溝通,將訊息圖解化一目瞭然……
需要教會員工進行圖解思考,將概念可視化檢視邏輯……
需要提升員工學習工作效能,優化現有工作流程……
歡迎來找我 ~

我是美棻, 聯絡信箱: alilai520@gmail.com

近期活動:為你而讀公開班: 7/16 (二)職場必勝高效圖解術
報名網址
近期活動:澄意文創公開班:8/14(三)高效筆記術
報名連結
特約活動:澄意文創一對一教練班
請洽澄意文創
一對一2堂課(6小時)
如需2人或3人一起上課,請來電(02)2395-9800洽詢,謝謝!!
報名連結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