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這不是葉佩雯、也不是業配文
※為什麼要介紹這套工具
說到做筆記,有些人喜歡做在筆記本上,有些人則喜歡做在數位工具上,好處是可以方便攜帶,且隨時修正。作筆記的軟體很多,但是好用的通常得花點時間才能夠上手,經常遇到的困擾是,寫了筆記,手機或電腦不支援,只能在單一平台上使用,這其實不符合一般做筆記的人的需求,關於這點,我被困擾了很久!
操作會不會很複雜?
想法隨時出現,能不能隨時記?
在手機記完了,可以在電腦端使用嗎?
在電腦上處理完了,可以在移動工具上呈現嗎?
記完之後,後續還能再做其他整理?
再整理內容或資訊時,內容的搬移與處理能否更有效率?
處理不僅僅只是資料的管理,還可以做其他形式的編修或轉換嗎?
以上其實都是我在找筆記軟體時以及作筆記,都曾遇過的問題,有沒有一個我夢想的工具啊?常常這樣想著,這套工具,是在大陸的朋友推薦的,依據我自己做筆記的習慣與形式,這是我使用到目前最順手的工具,對於一般做筆記的人,這套用得好,可以讓時間是花在思考資訊,而不是格式的處理,常常我們對於筆記使用上的障礙,其實大部分自於格式太過複雜、難以更動或是調整不易而耗時,應該把時間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才對。
※關於幕布 官網:https://mubu.com/
這套筆記軟體的操作簡單而直覺,可以發揮結構性思考、又能夠專注於單一主題,可收可放!可以在多平台上操作也擁有多種分享方法,自己做得高興,也可以透過社交平台跟朋友分享,自由隨心。但是這套軟體的使用,免費版有200條目的限制,匯出也有限制。高級版則是每個月收錢,目前是人民幣9元/月,年費則有優惠,付款的方式是微信支付或支付寶。
※除了作筆記,還可以做為發想與整理的工具
放想法時,讓腦袋成為創意發想腦,直覺地一行行的把單一的訊息輸入即可。這時候不特別拘束,想到甚麼就打甚麼,不相關的內容,就讓想法獨立於每個條目上。
當想法釋放完畢,或告一個段落時,就可以讓腦袋轉換成思考邏輯腦,開始比對清單條目中的邏輯、順序、層次等,刪減不必要以及重複的內容,調整輕重緩急以及階層,讓原本清單式的內容可以轉換成樹狀大綱,結構則一目瞭然!
當然有很多形式的運用,這待後續再慢慢跟大家分享。
※導出筆記文檔
內容可以被導出(文檔)與匯出(圖片),下方的這張是被導出成Word檔的架構,層次分明架構清楚,導出完,又可以進行其他編修,非常的方便。
- 幕布簡介:
- 筆記形式:
- 清單型:直接輸入,幫助思考
- 樹狀結構:可以依據階層的調整,掌握架構跟邏輯
- 思維導圖:一鍵生成、多種結構
- 功能:
- 寫筆記:記得,沒整理過的內容不叫筆記
- 思維管理:結構化思考,拆分細化
- 內容創作:捕捉靈感、化作結構
- 任務管理:配合標籤使用,標示任務與負責人
- 用途:
- 讀書筆記、待辦清單、活動策畫、會議記錄
- 同步與分享:多種分享方式、多平台共享
- 筆記形式:
※匯出筆記圖檔
下方的這張思維導圖則是使用圖片匯出,在幕布中確定結構(放射狀、左側、右側、下方)與風格(底板)之後,就可以匯出成圖片或是Free mind的格式,作為固定內容或是可修改檔案。

之前上筆記課程的時候,學生也常會問我有沒有常用或慣用的筆記軟體,過去我大多做在Keynote上面,我的筆記基本上都是簡報格式,比較貼近後續的使用模式,對於寫文以及資料彙整,Evernote、Onenote、X-mind、Paper、iMindMap等,都是曾經使用過的工具,這些工具在操作上各有優勢,但就是少了我剛好要的那一種,不用很複雜,就是剛剛好用。
克里斯汀生的用途理論這麼說,用戶要的不是最好,而是剛剛好,用得順手、能解決一直以來使用產品時的不滿與不順手,擁有好的用戶使用經驗,對客戶來說,就是最好的產品。
這套在使用的時候,還是有些不滿的地方,就是它的使用說明,其實我看了很久,還是不太容易懂,於是我決定用幕布這套軟體,重新做了一份幕布使用說明書,期望可以讓新的用戶操作時,可以更快上手,對我來說也是隨時可以拿來取用的小提醒,也就是上方的那份圖檔。如果你也開始使用幕布作筆記,遇到的使用問題也跟我說一下,看看能不能更完善這份使用說明書!
我是美棻,教筆記書寫與圖解思考,謝謝您的觀看!如果覺得不錯,請幫我分享喲!
歡迎跟我交流您遇到的筆記書寫狀況!
聯繫方式:請按這
※延伸閱讀,以幕布為工具的筆記
技法型大綱筆記:以《素人也能寫出好文章》為例
心法型大綱筆記:以《PEPPER開發者:從 0 到 1 的創新工作法》
故事型大綱筆記:以《我的思考,我的光》為例
實務型大綱筆記:以《創新的用途理論》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