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高效筆記術"

閱讀是歷程

思考是核心

筆記是最終呈現的結果

而三者的加成是為了解決人生面臨的困境

面對職場出現的議題

值得讓我們好好閱讀深思考

—————————————————————————————-

你為何而讀以及為何而記?

閱讀對你來說,是一種休閒、是一種累積、是種別人讀所以我也要跟著讀、是一種老師老闆說要讀所以我只好硬著頭皮讀、還是我知道書中自有黃金屋,從中尋找問題的解方與寶藏?不清楚自己到底為了甚麼目的,記下來的東西其實沒甚麼用,因此講筆記這堂課之前,我們總得這樣好好問自己:「你究竟為何而記?」

筆記是個結果,但是怎麼呈現出這個結果,才是重點之重!

記筆記難嗎?說真的,不難,不過就是用筆把聽到的東西記下,寫在紙上或打在電腦上,不過就是如此嘛!當然如果是用這樣的思維去看待筆記這件事,就會發現,難的不是下筆,而是事後的回顧與運用!而如果來聽演講,也通常是問怎麼記才會記快一點?怎麼樣記筆記才不會忘?怎麼樣記完筆記之後,還可以落實應用在生活或職場上?

要我來說,筆記最難的是前頭的思維,怎麼下筆這件事情才比較難!難在於聽見什麼要寫什麼、以及寫完之後我要做什麼?至於書寫這件事,已經是相對簡單的步驟了,只要有一個既定的書寫框架或是格式,就可以輕易上手了!至於工具,最一開始的入門都強烈建議,拿筆是最好的,用筆記下來的資訊是最不容易忘記的,手的溫度會有印記、筆觸會有情感與個人化!

儘管會來參加我開的公開班,有一部份是因為看見我在課堂上做筆記的樣子,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的基本標準配備:iPad、鍵盤跟延長線,上課學習的必要工具,在朋友的眼裡,應該是3C狂跟筆記癡,上課或聽演講叫我不做筆記,其實還挺難的!因為,既然我上了課,或是去聽了重要的內容,我就會想要創造更高的CP值,就是把重要的知識帶回去。

但什麼是重要的?為什麼我可以當下把筆記做完,在每堂課的結束,我可以完成一份專屬於我自己的理解筆記,講師或演講者的上課或分享的內容記錄記下來,那是拚手快而已,只要打字夠快以及寫字夠快每個人都可以做到;但是自己的理解紀錄,才是帶得走以及用得出的內容,後續回家再操作的時候,才是最棒且具備參考價值的。

筆記是什麼?筆記是種個人思維的吸收與呈現!

所以我教筆記的思維,配上我自己設計的簡單表格,讓紀錄這件事情,可以專注於記下來,而不是怎麼記;讓當下只要專心記,事後還可以輕鬆回憶跟檢視,這是當時設計的初衷。去掉了必須重新學習的複雜,我期望讓書寫這件事情被簡化,而應當把力氣放在真正應該使勁的地方:聽、看與用,筆記是成功或失敗學習經驗之後的回憶索引,而不是鉅細靡遺。

我很喜歡跟學生講說,我們常常培養一個好習慣,就是把書從第一個字看到最後一個字,然後蓋起來會只剩下兩個字:「阿知?」(台語),讀得細沒什麼不好,但是前提是慢慢品味、咀嚼再三,是已品得其中一味,再從中擷取若干滋味,這我得說,值得細細看、再三看。但,現在的我們看書的目的究竟為何?很大一部份回去看看自己的書架,是為了解決問題!

因應職場跟學習上的需求,所以我們閱讀與學習,這是在本質上,心底已經替閱讀與學習的這些行動下了標籤以及預設立場了!所以目的不一樣,卻用同樣的策略來看書與作筆記,當然事後滿是抱怨,看完之後無所適從,腦袋滿滿資訊卻無從用起、筆記滿滿筆跡卻是不知從何著眼?有人或許或說,我哪有這樣,誰不知道看書就是要看重點?

所以重點在哪?作者書寫的是重點、滿滿的重點啊!於是我們抄啊抄的,紙不夠用、筆不夠抄,寫完筆記還是不想看!寫完之後,還是不想用!到底哪裡出問題了?其實只要改善一個小環節,就會讓閱讀與學習這件事情增加效益,也就是先「定錨」!書像大海,內容幅員廣闊、無邊無際,歷史的背景以及作者的個人書寫習慣角度,都增加了我們閱讀的難度。

定錨是一種範圍限制與指標性指引,定了錨才回得來

閱讀可以漂,但是得能夠回到原始的初衷,因此下了錨點,才能讓自己回到該回的地方,也就是一開始設定的基本目的,讀書與聽講時帶了一點框架,其實是為了讓自己更好的掌握書與演講中的內容,這個前導的準備:我們叫做預習提問。老生常談的兩個詞,但的確是增加吸收的好幫手,也是能夠快速做完有效筆記的基本功。

儘管知識我們都知道,書裡面也都有寫,但是我們為什麼還是需要練習與教學,因為難的都不是紙上的作業,而是在操作過程中的疑難雜症以及實戰運用,唯有實際操作的當下,問題才會真正的顯現,只有透過練習,我們才能夠從中檢視出真正的核心問題,以及能夠備修正的角度與方向,只有把問題真正帶到實作的現場,老師(旁觀者)才會看見更能夠著力的地方。

我教筆記工具、也教學習思維、更教問題解決與需求探索,如果你需要,請洽澄意文創 魏美棻 “高效筆記術",傳送門在此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