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真的很難!因為你沒做好準備!

學習這件事,真的很難!難在於我們看待它的態度與角度!

我們都知道多練習一定有用,學新東西需要增加練習的比例,試著讓自己擁有更多的練習時間跟機會,想著說看更多的書以及上更多的課應該會有效吧!試著在上完課後完成老師或是書本中所教授的一切,試了幾天試了幾次,然後發現自己真的沒有太多的時間而且成效不佳,不知不覺就怠惰下來了,心裡想著「可能是我沒有天賦吧,我太笨了!」。

過了一陣子,別人問你:「學得怎樣?」你聳了聳肩、嘆了口氣:「課是不錯啦,但有太多要學的知識點跟技巧,要有時間練習,久久不練就忘了!執行上有很多問題!」也同樣得到別人的附和,點頭如搗蒜:「是啊!是啊!不練習就忘了!學東西怎麼這麼難啊?」於是繼續痛苦學習之路,花錢、花時間、花精力,邁往有效學習探索之路,試著找到更快的捷徑,執行的過程中屢屢抱怨「這可真難!那是老師才做得到,我真的沒辦法!或許我沒有這樣的天賦吧!」。

以上的場景是不是有點熟悉?甚至不經意間,你會發現這樣的對話就存在你我之間。

學習難不難?真的難!因為我們老是花80%的學習力道在學會撞牆跟碰撞這件事。我們對於學習這件事,所衡量的基準往往是我們從“開始學”到“學到”這條指標上,到底有了多少進展?如果進步幅度不大,甚至看不出什麼進度時,我們就會輕易地去斷定「此路不通!」、「此招不可行!」然後你的親朋好友成為下一個要嘗試的人時,忠告就出現了「聽我的,這條路真的行不通,我試過了,以我過來人的經驗,做這個真的是浪費時間!」

於是我們在嘗試、撞牆、挫敗、斷定、再繼續的路上越走越遠,嘴裡念著「我走過的路比你吃過的鹽還多,不聽我的,等你自己走過冤枉路再來後悔吧!」

以上,在我們身邊屢屢可見,熱情的忠告者以及前車之鑑,總在不斷地告誡我們,不要輕易往哪邊走,聽話就會走在安全的路上,不會犯錯,於是越做越保守,因為不做就不會錯;我們輕易地躲在別人走過的路裡,安心且無慮,因為前人有經驗,照做很安全;不會可以問,事事有前輩!我們學會了依循就有的經驗,一路就這樣走到底,遇見別人質疑時,理直氣壯振振有詞「我們以前就是這麼做的!前輩教的!」

這樣的學習,也是一種學習啦,學著讓自己聽從不思考、學著讓自己從挫折找藉口、學著讓自己從失敗推卸責任、學著讓自己為自己的不成功找到各式各樣的證明,最後停止任何行動,因為無效,嘴裡把經歷過的種種變成人生歷練繼續教給下一代,等到孩子大了,又有新的談資,現在的孩子怎麼這樣,不是只會聽話,要不然就是很不聽話,真是一代不如一代,這樣下去國家的競爭力真的好讓人擔憂啊。

學習真的很難,是吧!因為它永遠都不是單一問題,而是整個思考架構與模式的問題。

學習很難,因為我們喜歡只看進度。不看改變,對於真的收獲視而不見,因為真的看不見!學習很難,因為我們喜歡把學到的東西當成特意排程,而不是融在生活裡,變成生存必要!學習很難,因為我們喜歡找尋安心的感覺,寧願花心力尋找別人走過的路,也不想自已試!學習很難,因為我們喜歡從眾,寧願做大家都做的事情,也不想自己孤掌難鳴,人生寂寞!學習很難,因為我們喜歡找藉口去證明,強過於自己犯錯之後去改進,一次犯錯人生無亮!

其實學習很難這件事,是個偽議題!學習這件事情沒有難易,只有我們願意花多少時間與心力去學習改變,以及我們將學習重點聚焦在什麼地方!做與不做,跟自己怎麼做,才是重點!做與不做事都是自己的意願,建立在必須擁有的判斷能力上。別人的經驗是幫助我們出發的起點,而不是奉行的圭臬與止步的藉口!

與其抱怨想事情難不難,倒不如花時間研究離做到還有多大的差距!將焦點放在執行上,才會有進展!一旦開始執行,修正的機制自然產生,「犯錯」其實就是最棒的檢視,它永遠用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反映在我們的所作所為上,告訴我們這樣的想法以及作法,在我們的人生上到底行不行得通。我們喜歡把犯錯這件事情當成判斷對錯的標準,卻忘了它原本最初的核心其實是讓人生趨近美好的必要程序。

如何讓自己的學習容易進入狀況,我們需要的其實是重新把學習的程序重新設置。把「自己」放進去「情境」中「實際執行」,產生了「可行的結果」與「需要修正的bug」,繼續進行「細部微調」或「架構重組」,直到「原型或模組」出現,放在「類似環境」中「再測試」,歷經「多次經驗」、「多方調整」之後,形成「系統架構」、獲得「基本原理」、擁有「自我觀點」,學習至此,就從淺嚐變成專業!

這個歷程中,你會發現沒有抱怨,沒有難易,只有執行與思考。抱怨,是因為我們不想做。有難度,是因為我們將目標放得太遠。只有不斷的調整與細化,我們才會找到自己能夠執行的最佳方案。有些檻自己過不去,得需要專家或過來人協助,這才是我們看書以及去上課背後真正需要的原因,因為歷經嘗試之後,我們找到了真正的癥結,問題才會被解決,真正的有效學習其實核心在此,你為了學習這件事情,做了多少的學習準備以及心理建設。

再進行學習之前,不管選擇閱讀或是上課,我們都可以用幾個關鍵詞做思考:「有趣」、「好玩」、「有用」、「能持續」。

「有趣」我是否對於學習素材感到好奇、想要去接觸?如果沒辦法,我可不可以找到可以讓素材變有趣的人,讓他來帶領我領略其中奧妙?「好玩」我是否可以讓學習本身變得容易執行?如果沒辦法,我可不可以找到能幫我從零到一跨進門檻的人?「有用」這些內容是否可以馬上應用在生活或工作上?如果不行,我能否找到幫我修正到可以執行的人?「能持續」當我學會了基本使用之後,我能否找到更多機會讓它被執行?如果不行,我可以不可以找到提供不同思維角度的人幫我檢視?

學習這件事情很重要,因為那才是改變我們人生軌跡最快的捷徑。

回想自己的成長軌跡,在高中時連火車都還不會坐,我深深記得初次自己買完了車票,卻眼睜睜地看著火車從我眼前經過,我找不到進去月台的閘門,我看著隔著柵欄的火車,只有滿心焦急跟無力,現在想想怎麼可能會發生這樣的事?回想當時都覺得自己蠢到無以復加!那是我第一次「自覺」,原來脫離了別人的指導棋之後,我什麼都不會!這是我真正下定決心要讓自己脫離這種狀態的開始,從依附別人到真正可以獨立自主。

有了自覺,才會開始!

我開始試著去看別人怎麼做的,如果我來做會有什麼不同?找尋他人經驗與自我執行之間的落差,摸索出學習之道。這些年來透過不同的工具跟素材,讓學習這件事情可以減少門檻以及提高興趣,試著透過觀察與思考找到學生們學習的瓶頸與核心關鍵,從中協助學生找到修正與改進的個人最適方案,這條路很長且沒有盡頭,但是很有趣。希望能找到更多機會,透過個別會談、公開課程、演講與讀書會,分享給更多有需要的人,一起邁向終生學習之路!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