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先說,這不是離職先修班(笑),這是個很認真嚴肅地思考人生的班,當然可能到最後離職的可能性頗高,不是在短時間內,也會是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間裡。
為什麼這麼說?其實最早聽過洪老師的講座,是在2012年的六月在政大商學院的講座。那為什麼會知道洪老師?我想了又想,回去翻翻臉書的照片紀錄,原來是因為五月份去交通大學聽了幾場林崇偉教授傳播課開放外賓旁聽的幾堂課,那時認識了『極速13km:剎不住的狂想人生』作者高有智、風尚旅行的總經理游智維『旅行是個幌子,背後是小革命運動。』,接連著認識了政大的陳聖智教授,一個接著一個,透過臉書的弱連結,串起了一條人生改變的思維之路。
那時聽完風尚旅行游智維介紹的在地小旅行,我開始關注起這個神奇的旅行社以及相關的一群人,於是當我看到了演講訊息時,我就趕緊把握機會了。2015年的6月15日說書人洪震宇演講裡的『去除掉了名片,你是誰?』以及他經歷的319鄉編輯過程中的衝擊與迷惘,從那刻起,我開始注意起這個人,也開始跟著買起一本本的書:樂活國民曆、旅人的食材曆、風土餐桌的小旅行、走自己的路,做有故事的人等。 因為對於旅行的嚮往,追隨著洪震宇老師的筆,我也開始了自己的小旅行,或者說是小革命。
2017/01/08 上了洪震宇老師在澄意文創開的人生設計課,為了寫老師派的作業,我開始回溯以往,問自己。這才發現原來最初的源頭,早在2012年苗頭已現,翻找著照片與歷程紀錄,那一年似乎就是我瘋狂開始跑講座、吸收新資訊的開始、而早在2011年9月加入演講會後的威力也開始發酵。一層層一絲絲被我忽略過去的訊息,抽絲剝繭地慢慢拉回了源頭,我記起來了,那年我從台南又重新回到了闊別十年的台北,從原本的純講師教學開始接觸了管理行政職。
『換了位置,不一定換腦袋。但是換了腦袋,肯定會換位置。』思考的改變,讓一切都開始產生質變。行動的改變,也開始了人生經歷的改變,以及增添了許多豐富精彩,也加了許多的反省思考。在台北住了半年,後又兼回了台南的教學,也開始了我的南來北往的週週通車小旅行(我得說這真的挺累的),一直通車到2016年的十月,結束這段南北奔波,也結束了我的上班族生活,只是另一段旅程似乎也避不掉南北奔波倒是(笑)。
似乎在2011之前,我都過著相對被選擇的人生。從2011年開始有更多機會選擇自己的人生。人生軌跡的交叉點,原來是在2011這一年,也很巧地就在我畢業的第十年,似乎轉折最大的那幾個關鍵點,都在逢五的那個時間段裡,想想也真是有趣!『人生是無法被預料的,能被預測的人生代表著努力還不夠,所以發生的改變才能輕易地被自己看見。』回顧過去這十來年,這種感覺特別深刻,因為我走的路,已然不是當年我大學畢業時,輕易可以想像出來的生活了。
原來這一段段的事件,引導著我七扭八拐,跳躍拐彎,拐到一處找不回來時路,也看不見昔日入口的方向去了。我去哪了?我參加了演講會,認識了一群支持激勵我不斷學習的夥伴;我揹起自助旅行的行囊,跨出我原本封閉的環境走向世界;我開始閱覽以往我不會讀的書,進入了除開純教育以外的道路;我跨進了我以為對我很遙遠的產業裡,而逐漸地成為其中的一員;我挑戰了我從未挑戰過的領域,只為了我喜歡的一個事物。原來我做了這些!
這,是行動的力量!以往,我很害怕前方的未知跟不可碰觸,看不見的未來讓我迷惘,所以我窩在自己安全的環境中,以為可以安然地度過每一個日子。後來,我發現,當自己不願意用自己能接受的步調先改變跨出舒適圈時,等待著自己的,是被迫選澤的人生、是別人幫你選澤的人生、是被設計的人生。我以為我可以不用改變,或者說我以為我改變了,真的改變了,才發現自己原來還是在小圈子裡繞圈圈。那個看不清的未來,其實才是擁有著無限的可能性。
想清楚這些,對於未來,我依舊迷惘,但我卻少了點害怕,多了點篤定。我知道,只要我願意前進、抱著好奇心,用心去探索我周遭的世界,路就在那裡。雖然不知道終點在哪裡,但,我的人生還長,那麼急著找終點幹嘛呢?我該做的,是好好地看著、感受著,這一切豐盛美好的當下,細細品味著每一刻心中湧起的豐盛與滋味!路,還長,什麼樣的神奇在前方等著我呢?好期待,好期待!也要謝謝這一路走來,帶著我七拐八扭,走向未知世界的貴人們,謝謝這一切的特意或是不刻意,真好!
對「人生設計。設計人生」的一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