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三套APP,從左而右,分別是 The Elements(化學元素表)、Solar Walk(地球科學)、The world HD(地理),括號裡的則是可以應用的學科,超級好用的軟體!
「妳怎麼知道這麼多軟體?為什麼妳的器材這麼多?」我很常聽到別人這樣問我,不管是我的學生或是周遭的朋友同學們!尤其是看到我的iPad主畫面時,總會忍不住想問!
仔細想想,我應該算是非資訊類出身又不從事相關工作的人中,對於軟體使用跟相關資訊器材有一定接觸的人。試軟體這件事情還真是我的愛好,屬於業餘者中程度中上,算是3C產品的重度使用者跟上癮症者吧!再加上又從事教育方面,從以前就很愛想,到底有哪些軟體可以幫我讓教學更具有效果?或者說我在跟別人說明時,哪種可以達到我想要的效果?抱持著這樣的想法,買了我第一台iPad,從此踏上不歸路!
以前是堅定不移的微軟使用者,甚至第一台智慧型手機都是安裝微軟系統,當然難用到我直接變心,落入Android的懷抱,原本我以為會追隨它到永久,但是賈伯斯抓住我的心。當年平板剛出道,尚有諸多選擇時,我一一比過考量到操作使用性、攜帶方便性、螢幕打字輸入舒適性、以及後續教育軟體的提供可能性,我捨棄慣用的Android,平板直接選apple,這是我的第一個蘋果產品,時至今日,我仍覺得我當年的抉擇真對,它幫了我不少忙。
教學的多樣性跟活用,是在教育這塊中相當重要的,學生其實很善變又很容易分心,年紀越小更是。有些教學的內容甚至會受限於學生的底子而必須做不斷的修正跟改良,學生多則異質性強,如何兼顧學生之間的程度差異?學生少則需要顧及學生需求強化,客製化的調整要求就會變高!當新的學生進來,模式就得隨之調整,有些口說舉例當然行,但如果有軟體可以輔助不是更好嗎?讓學生把知識直接連結回自己現有的課業,效果不更直接?
這樣的想法,讓我開始有意識地整理我所需要的教學軟體,把自己當學生,以學習者的角度來玩這些APP,看看是否可以從中試出我想要傳達的觀念。畢竟,教學現場只有那個當下,但是如果能配合課後作業與相關軟體,就可以讓學習的效果具有延展性跟持續性。甚至有些學習上的問題,其實更需要一些立即性刺激,而這就是軟體能幫上的最大忙,人很難隨時就找到,工具卻可以,無時間與地域上的限制!撇開書本之外,如果還有其他管道可以將學習技能提升,並具有加分檢視效果時,為什麼我們不用?
隨時要用地圖?我有,全球跟區域馬上可轉換!想看化學元素表?我有,還動畫版!想聽發音練單字?我有,還可以選擇練單字、句子、片語或聽力!想練注意力?我有,還可以練計算跟記憶!想找額外課程或資料?我有,還可以根據程度做推薦!更別說是自己適用的軟體,更是收集的首要之重,譬如說演講跟繪圖類的,如果我們可以善用工具達到自己需求,這不是很棒嗎?iPad如果只是拿來玩遊戲,多可惜,雖然遊戲我也很愛啦,但與其被遊戲控制,我還是喜歡好好用它!
當然,事情總有一體兩面,工具用得好是助力,用得不好卻是神阻力,沈迷成癮無任何效用時,那就等於把手邊的好牌打爛。太去依賴工具也會造成我們另一種教學演示程度的退化,教學本身是極需要互動的,人與人之間更是需要語言做聯繫的,如何拿捏工具與實際之間,這是在這個資訊時代中,我們得不斷思考的課題,而我還在努力,找尋之間的取捨,共勉之!
推一下這個 Dragon Box
http://dragonbox.com/
讚讚
謝謝你!
讚讚